
2018年6月5日,獲獎紀錄片《假孔子之名》在英國國會舉行首映式及座談會。活動由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主席、國會議員Fiona Bruce及委員會副主席Benedict Rogers共同主持。

《假孔子之名》導演秋旻及三位在倫敦的中國問題專家擔任座談會嘉賓,探討中國政府利用孔子學院對學術界及外國社會進行的影響和滲透。觀眾中有多名英國國會議員,政府及非政府組織成員,學者,記者,人權活動人士及普通民眾。
隨後,《假孔子之名》在布里斯托市議會、愛丁堡市議會、倫敦波蘭社區中心及威斯敏斯特大學巡迴放映四場,觀眾反響熱烈。蘇格蘭先鋒報、英文大紀元時報及中文新唐人電視台報導了影片在英國的放映。導演秋旻並接受波蘭網路媒體IPPTV的專訪。
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迅速反應維護孔子學院的名聲。6月7日,劉曉剛在英國《每日電訊》報上發表署名文章,稱孔子學院促進英中交流,於兩國關係有益無害。

英國目前有29所大學開設孔子學院,另有157所中小學開設孔子課堂,數量位居歐洲之首,全球第二,僅在美國之後。而多年來,對於孔子學院侵害人權、輸出中國共產黨政治宣傳、危害學術自由甚至威脅所在國國家安全等各種爭議不斷,目前,全世界至少已有16所大學和1個教育局關閉了孔子學院。
此次《假孔子之名》在英國國會的放映及討論會是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對英國孔子學院進行公眾質詢和調查的一部分。今年晚些時候,該委員會將發布一份孔子學院調查報告,並向英國政府提出建議應對孔子學院。請留意我們在本網站及《假孔子之名》臉書專頁上發布的消息。
《每日電訊》報全文刊登中國大使的文章,卻隻字不提全球對孔子學院不斷升級的爭議和抵制,也隻字不提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對孔子學院的調查,中國政府對英國媒體(甚或英國社會)的政治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