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三月中下旬舉辦的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已然來到第五屆,開幕隔天,迎來一部非常爭議性的紀錄片《假孔子之名》的亞洲首映。此片的英文片名是In the Name of Confucius,可直譯為「以孔子之名」,中文字就是這麼奇妙,光是把「以」換成「假」,就足以令尚未看過電影的觀眾充滿遐想。
事實上,這不是關於孔子思想或儒家文化的紀錄片,把它看成一則試圖揭露「孔子學院」真相的新聞追蹤報導,反倒比較適合。
自二○○四年起,中國仿效德國、英國在海外設立歌德學院、英國文化協會以利文化推廣的模式,開設「孔子學院」(Confucius Institute,簡稱CI)推動漢語學習及中華文化,合作對象主要是各級教育機構,以免費提供講師和教材、補助文化活動經費等方式進行贊助,希望藉此「軟實力」降低西方諸國對於中國崛起的憂慮,並促成各種交流。
全球設孔子學院 降低對中國戒心
過去十三年,平均每一至兩週,世界上就會出現一所新的孔子學院。根據「孔子學院」位於北京的總部「漢辦」(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下屬正司局級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官網資訊,截至二○一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他們已在全球一四六個國家(地區)建立五二五所孔子學院和一一一三個孔子課堂,以歐美最為密集。
這部紀錄片《假孔子之名》,正是要探討「孔子學院」如雨後春筍般林立於世界的背後真相。電影的主要受訪者,是漢語教師趙琪。趙琪為了實現夢想,前往漢辦申請「孔子學院」的海外教學工作,然而當她通過嚴密考核,終於要簽下合同之際,赫然發現了禁止教師修練法輪功的條款。幾經考量,從小基於健康因素而練法輪功的趙琪,還是簽上自己名字,啟程前往加拿大,未料這竟成為噩夢的開始。
趙琪身處自由民主的加拿大,卻生活在恐懼之中。一年過後,她決定不再沉默,向加拿大安大略省人權仲裁委員會提起投訴,聲稱自己的信仰遭受歧視,並申請法輪功難民。趙琪此舉引發各方關注,多倫多教育局亦對此展開調查,麥克馬斯特大學決定關閉「孔子學院」,北美有少數幾所大學機構陸續跟進,結束與其合作關係。
---------------------------------------------
以上為「自由時報」文章節選。閱讀全文,請點擊這裡。